热点新闻 更多>>
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健康教育
光明小学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发表时间:2021-10-19 09:38:22 浏览次数: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青少年儿童机体适应力差,免疫力也较成人低下,易受到病菌侵袭,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

一、感冒:由多种病毒引起,可分为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

1、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预防措施】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后)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应该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

(4)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居家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6)合理睡眠,科学饮食,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依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

二、麻疹、风疹

1、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2、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1—5岁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皮肤红色斑丘疹与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它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4—21天。出疹顺序先从面、颈部,1日内蔓延至躯干及四肢,于发热第1—2天出疹,一般持续3日消退,在传染期,应隔离患者至出疹后5日。

【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增强免疫力,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三、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临床上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演变为疱疹并结痂为特征。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因直接接触疱疹液而感染,自发病前1—2天至痂皮完全干枯均有传染性。发病年龄多见于1—10岁儿童。潜伏期10—24天,一般为13—17天,前驱期可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上呼吸道炎症等表现;出疹期时间一般在发病同时或1—2天内出疹,顺序先见于躯干、头部、渐延及面部及四肢,呈向心形分布,皮疹初期是红色斑疹,继之丘疹,而后为疱疹,常伴有瘙痒,自起病至痂皮脱落,一般1—2周。

【预防措施】

(1)如果孩子所在班级出现水痘病例或与水痘病例接触后,建议尽快去居住地或学校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应急接种。

(2)勤洗手、正确洗手,尽量避免人群聚集,去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需佩戴口罩。

(3)经常开窗通风,加强日常环境预防性消毒。若发现水痘疑似病例,应及时带去就诊并居家隔离,对有接触者需密切观察。

 四、手足口病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接触不洁物品后要用肥皂水或洗手液等给儿童冲洗。

(2)避免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注意幼儿的营养以及睡眠,防止过度疲劳。

(3)看护人在接触儿童前、帮幼童更换尿布后、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减少病毒侵袭的机会。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超市、游乐园、广场。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以免传播疾病。

(6)经常带儿童到室外晒太阳,紫外线可有效杀灭肠道病毒EV71型病毒。另外,家居物品如衣被等也要勤暴晒。

五、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好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发病年龄多见于5—15岁,高峰年龄见于5—9岁。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病程约7-12日。腮腺炎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而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局部疼痛,张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

【预防措施】

及时隔离患者至腮腺肿消退为止。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及时接种疫苗,提高机体抵抗力。

六、肠道传染病

秋冬季也易发感染性腹泻病(如诺如病毒、甲型肝炎、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

1、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体或用具,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等。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暴发的常见食品。诺如病毒可以随粪便排出体外,粪便如果污染饮用的水源、食物、蔬菜等,其他人饮用被污染的水或者吃掉被污染的食物,就可以造成传染。除了食物,粪便也可以污染玩具、生活用具,孩子在接触这些玩具、生活用具之后,如果手部没有彻底清洁而接触、吃下食物,也有可能造成感染。

2、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肝大及肝功异常,病初常有发热,通常为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在数周内可恢复正常。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甲肝发病的高峰期多在冬春季节。

3、感染性腹泻: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腹泻。常见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沙门菌、弯曲菌、气单胞菌和类志贺邻单胞菌、腊样芽胞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病毒:诺如病毒、B组轮状病毒及腺病毒、星状病毒等。寄生虫: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隐孢子虫、环孢子虫等。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等。粪便的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样便。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可以因大量丢失水、电解质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预防措施】

(1)注意手的卫生,勤洗手,平时常洗手,饭前、便后手要洗净,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2)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生食食物一定要洗净。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喝开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

(3)不去卫生条件差的街头摊点就餐,在外就餐时尽量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

(4)生熟食品要分开案板、刀具、容器,避免交叉污染。

(5)冷藏过的食品,食用前要热透。各种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在进食前应重新加热。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6)发生轻微腹泻时不需服用抗生素,应及时补充呕吐和腹泻时消耗的水分,补充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能帮助患者平衡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呕吐或腹泻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7)做好消毒工作。清洁环境,灭蝇、灭蟑,但要避免污染食物。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七、肺结核

 

肺结核是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引起的慢性肺部疾病。结核常见的症状一般是发热、盗汗、消瘦和乏力,肺结核的话就会出现呼吸系统的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疼,但是很多肺结核患者只是有发热或者是这些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以对于有可疑症状的患者要进行肺结核的筛查。

【预防措施】

青少年要预防肺结核,首先要积极锻炼,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平时也要注意休息、工作和休息,避免长时间的学习和工作,尤其要避免熬夜,饮食应注意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适当摄取身体所需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平时出门要注意戴口罩,尽量不要去人群太密集的地方。要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做好防晒保暖的措施,可以到卫生防疫站接种卡介苗,能够降低结核病毒感染。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是比较快的,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

家长朋友们,秋冬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孩子身体健康,请广大家长关注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相关信息,了解秋冬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做好我校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Copyright © www.hsqgmx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邯山区光明南大街常乐路7号
冀ICP备2021008913号-1